新闻中心
夏热冬冷气候区
发布时间:2020-03-15 13:59:14
1、我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2、江苏徐州是属于夏热冬冷区还是寒冷地区?
(一)夏热冬冷地区的范围
按照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地处我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属“夏热冬冷”地区。又由于其处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与南方炎热地区之间,也称为“过渡地区”。该地区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也可以大体上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上海、重庆二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全部,四川、贵州二省东半部,江苏、河南二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二省南部,广东、广西二省北端,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居住的城乡人口约有5.5亿,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8%,
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政治、经济地位极为重要。
结论:由于徐州在江苏北部,所以属于寒冷地区。
参考
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建筑节能现状
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
(EF夏热冬冷项目技术报告)
3、夏热冬冷地区有那些?
是 !
北方一般都是这样的
4、重庆是不是夏热冬冷地区
是的。前我国的夏热冬冷地区涉及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的部分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是指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夏热冬暖地是指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的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
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夏热冬暖是一个主要气候区其气候主要指标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25~29℃。
5、我想知道夏热冬冷地区的具体范围
我国幅员辽阔,从建筑气候分区来看,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包括重庆、上海2个直辖市;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 5 省全部;四川、贵州 2 省东半部;江苏、河南 2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 2 省南端。
广东、广西 2省区北端,共涉及 16个省、市、自治区,约有 4亿人口 ,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温度 25~30 ℃,平均相对湿度 80 %左右,热湿是夏季的基本气候特点。
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 0~10 ℃,平均相对湿度 80 %左右 ,冬季气温虽然比北方高,但日照率远远低于北方。该地区冬季的基本气候特点是阴冷潮湿。
(5)夏热冬冷气候区扩展资料:
建筑基本要求:
该区的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在我国的分布: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市、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的全部,四川和贵州两省东半部,江苏、河南两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两省南端,广东、广西两省北端。
6、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各大类气候区的温度范围?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气候Ⅰ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气候Ⅱ区: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7月平均气温18~28℃。
气候Ⅲ区: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10℃;7月平均气温25~30℃。
气候Ⅳ区: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29℃。
气候Ⅴ区:温和地区,1月平均气温0~13℃;7月平均气温18~25℃。
气候Ⅵ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0~-22℃;7月平均气温<18℃。
气候Ⅶ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5~-20℃;7月平均气温≥18℃;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6)夏热冬冷气候区扩展资料
各区的建筑基本要求
(1)Ⅰ建筑气候区: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Ⅱ建筑气候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3)Ⅲ建筑气候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Ⅳ建筑气候区:包括广州、香港、南宁、海口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5)Ⅴ建筑气候区:包括贵阳、昆明。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6)Ⅵ建筑气候区:包括拉萨、西宁。该区的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ⅥC区和Ⅵ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7)Ⅶ建筑气候区:包括银川、乌鲁木齐。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7、“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定义?
夏热冬冷地区是指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夏热冬暖地是指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的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
8、93)的规定,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为多少个分区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8)夏热冬冷气候区扩展资料:
第Ⅰ类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3)IA区和IB区尚应着重考虑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影响,防止冻土融化塌陷及冻胀的危害。
(4)IB、IC和ID区的西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冰雹和防风沙。
第Ⅱ建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大风风沙天气,夏秋多冰雹和雷暴;
2、建筑基本要求
(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
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A区建筑物尚应考虑防热、防潮、防暴雨,沿海地带尚应注意防盐雾侵蚀。
(4)IIB区建筑物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9、中国划分为几个气候区,其中都包括哪些城
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
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蒙古包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可以算作"准圆"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形状。包顶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如桥梁之拱形)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大风来了,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堆积起来。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蒙古包的搭建选址非常讲究。夏营盘的蒙古包搭建在平坦开阔 、高原凉爽之地,冬营盘则选择山前避风之处。这些适合气候特征的选址与蒙古包顶窗苫毡、底部围毡(哈雅布琪)的开闭相配合,使蒙古包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凉爽、酷寒的冬季温暖祥和,仅 靠草原上少量的牛粪即可维持日常的能量消耗。蒙古包冬暖夏凉,还因为它球体的造型,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蒙古包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域和生活方式印记,它建设周期短、结构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建造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耐久、保温隔热(词条“隔热”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所用材料均与环境友好。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当代设计界不断追求的绿色设计理念。
二、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延安
1、延安气候特征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梁峁沟谷纵横,地表支离破碎,起伏大,坡度陡。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霜冻、冰雹、干热风、连阴雨。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最高气温17.2℃,年平均最低气温4.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8.3℃(2000年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3.0℃(1991年12月28日)。
2、陕西黄土高原窑洞
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的沟壑区的延安地区,无论是城镇或乡村,时至今日,窑洞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形式。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
黄土高原上阳光充足,干旱少雨,木材资源缺乏,地形上沟壑纵横交错,而且黄土高原土质好,地下水位低。窑洞利用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也就是说、窑洞建筑的主要优点来自土壤的热工性质,厚重的土层所起的绝热作用使其温升很低,温度波动在土壤中仅有一定的深度,在此
深度以外就无波动影响。陕北的沿崖窑洞利用山地地形,效果更好。窑洞不仅有适合人、畜居住的冬暖夏凉条件,还是一个良好的天然冷藏库。
三、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温州
1温州气候特点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这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且四季分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但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词条“密度”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受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江南民居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词条“门”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贯通,便于通风换气(图2.3.1);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江南民居也往往利用天井来组织门窗(词条“门窗”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设计,南墙尽量开窗或隔扇门,以引导南风入室;槛窗下的槛墙有的设有透空栏杆,以增加通风面积;支摘窗,上面可支起,下可摘除,都可以调节风量;推拉窗则可推可拉;还有中轴转窗可以成片开启,调节角度和开口大小,引导南风;特别是横批窗,冷空气从窗下部进入,从上部流出,形成热压通风。
江南民居还讲究风水(图2.3.2),“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现在看来也是适应当地气候的表现。
四、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1、广州气候特点
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
2、广州西关大屋
该区俗称"西关"。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广州的高温天气时间长,从前没有电风扇和空调,西关大屋的设计十分周到。采用整齐封闭的外墙(图2.4.1)以减少太阳辐射(词条“太阳辐射”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也能防火和保持私密性。建筑利用起伏的坡屋面、小庭院、天井、敞厅、青云巷、天窗、高侧窗、疏木条、各种通透的门窗来组织自然通风(如脚门、趟栊和大门),在炎炎夏日中显得格外阴凉。
五、温和地区——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于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2、西双版纳"干阑"
云南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气温高,年降雨量大。居住于此的傣族居民为适应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就地取材,用竹木建造了干阑式住宅(图2.5.1),底层架空,四周无墙,只有几排柱子支承上面的重量,木或竹的楼面留缝,使较凉的空气从底层透人,改善微气候。底层一般用作厨房、畜圈和杂用,二楼储藏粮食。底层和第二层外墙不开窗,上两层为住房,向外开窗,内侧为廊,连通各间。设凉台,屋顶坡度较大,多采用“歇山式”以利屋顶通风,飘檐较远,重檐的形式有利于遮阳、防雨。平面呈四方块,中央部分终日处于阴影区内,较 为阴凉,为族人议事、婚丧行礼及其他公共性活动用。
六、特例城市代表——武汉
1、武汉气候特征概述
武汉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图1.1.1),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 (见图1.1.2),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
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武汉与所在的同气候分区的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水文状况。武汉地处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得蒸发的水气不易分散,使气温不断升高,又因地处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2 、武汉气候适应性建筑
1)青城国际
青城国际项目(图1.2.1)位于青山之核——和平大道与建设三路交会处,总占地面积1.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3万 平米,商业6400平米,青山区文化中心6000平米。
青城国际拥有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36.4%的高绿化率,还配备高效能建筑设备(词条“设备”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系统以及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有两大水系统规划设计和七大节水措施;优质的节能建材与典范的采光通风户型;智能化与人性化的管理。
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双层中空玻璃等七大低碳科技的运用,使青城国际建筑节能指标远超出国家规定的节能50%的标准,其减排、降耗等综合效益更是十分显著。
外墙内保温技术,冬季可提高室内温度6-10℃,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6-8℃,不仅适应了武汉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降低了建筑能耗,更通过减少空调的使用而极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双层中空玻璃和断桥隔热彩铝门窗这两种建筑材料,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又能够为房子保温、隔热、隔音(词条“隔音”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降噪,提高居住品质。
2) 武汉火车站
武汉火车站位于武汉市青山地区杨春湖东侧容家下咀附近, 为一座新建的大型现代化高速火车站, 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 已于2009 年12 月投入运行。
武汉站整体采用“千年鹤归造型”(图1.2.2), 凸显湖北特色。该造型寓意为充满灵性的千年黄鹤, 惊叹家乡变化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m 高大屋顶, 预示着武汉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关键地点。九片屋檐同心排列, 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正是在这翩翩起舞的九片屋檐上, 整
齐的排列着一排排太阳能硅晶(词条“硅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板, 向火车站站体提供清洁的电能。
另外武汉火车站还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天,从100米的地下取温度高于地面的地下水,形成交换,提高室内温度。夏天,取地下凉水为室内降温。
武汉站所采用的这种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显著。从典型项目测试的情况来看,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高于常规电制冷机组供冷+锅炉供热系统约20%-30%,高于风冷热泵系统约30%-40%,减少一次能源(化石能源)使用量50%-60%。夏季减少了冷却塔的飘水损失,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冬季无燃烧过程,对终端用户来说无污染物的排放。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改善湖北武汉地区的能源结构。